托勒密(Klaúdios Ptolemaîos, 約100-約178)的第三種投影製圖法對已知世界——彼時已經所知的世界的部分——提出了一種透視性的表現。它的呈現就像從一個被渾天儀包圍的球體表面所見到的那樣。在托勒密看來,很多人試圖獲得這種類型的表現,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可能是通過觀察一個真實的模型,托勒密認為要從一個位於已知世界的中心來觀測這一整體,即,穿過中央子午線的平面和經過塞伊尼,也就是如今的阿斯旺的緯線的平面的交叉點。子午線和緯線把已知世界的延伸精確地一分為二,不管是在垂直還是在水準的意義上。利用地球和渾天儀之間的三比四的半徑比例,托勒密構建了一個模型,確定了觀測距離,以便在一個處於二分渾天儀和北回歸線之間的空間中看到整個已知世界。黃道的前半圓恰好就是南半圓,它在向低處延伸時並不與已知世界疊加。在視線的位置得到確定之後,中央子午線以及穿過塞伊尼的緯線看起來就像是兩條筆直的正交線,而其他的弧線則看起來像逐漸明顯的曲線,與中心慢慢遠離。與被應用的光學規律相反,但為了保持製圖的功效,子午線和緯線間的間距保持不變,顯示了地圖的平面表現和渾天儀的透視繪製之間的非自然的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