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的這幅世界地圖是見證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商業航線之外的航海受到日益重視的早期文獻之一。由於商業原因,在印度洋上進行航行的可能性作為首要的利益而顯示出來。足足有五條商業航線在毛羅修士的兩個卷軸式說明中得到描繪。他把它們都添加在靠近霍爾木茲島和小爪哇島的地方。從遠東開始,我們找到第一條航線,從刺桐(Zaiton)——現今福建省的泉州,在中國的東北海岸上,與臺灣遙望——通向契丹的北部海岸。第二條航線,則是朝向西方,把刺桐和印度的海岸聯結在一起。另外兩條航線則是把印度海岸與霍爾木茲、麥加聯繫在一起,而第五條路線,則是從霍爾木茲出發,部分是海路,部分是河路和沙漠商隊,上溯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穿過美索不達米亞、亞美尼亞和卡帕達奇亞,一直到達在黑海沿岸的熱那亞和威尼斯的商業帝國。所有這些航線形成了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毛羅修士的這幅世界地圖,根據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約1324)、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 約1280-1331)和尼科洛·達·康提(Niccolò de’ Conti, 約1395-1469)的講述,首次為它們提供了地理上的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