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這幅世界地圖不僅僅是展現已知的世界,它還是一個幻想計畫,表達了將所有的土地通過大洋航海路線而聯合在一起的可能性。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認為,一些遙遠的土地,諸如日本國(Cipangu)、爪哇(Giava)和刺桐(Zaitun)——如今中國沿海的泉州,被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約1324)視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可以與最接近地中海的地方連接起來;而有些地方,如亞丁(Aden)、霍爾木茲(Hormuz)、麥加(Mecca),以及威尼斯和里斯本,也通過沿非洲航行的海路而聯繫起來。完整的海上關聯連接著諸多的海上之路、內河之路和沙漠商隊之路。數世紀以來,它們形成了所謂的“絲路”,將波斯和東亞聯繫起來。隨著明朝的建立,以及與裡海和黑海進行交通的中亞沙漠商隊之路的中斷,海洋提供了一個聯繫的新空間,在名義上能夠避開陸路的中斷。

兩份教宗教諭向葡萄牙王室保證了其在非洲沿岸的航海、商業和宗教教化的獨佔權。正是這些葡萄牙使節的外交資訊,毛羅修士想像並闡述了繞非洲航行的切實可能性。迪奧戈·康(Diogo Cão, ?-約1486)、迪亞茲(Bartolomeu Dias, 約1450-1500)和達伽馬(Vasco da Gama, 1469-1524)等葡萄牙人的大海航行開始了繞非洲的航行,並抵達印度西岸的卡利庫特(Calicut)。大約在此之前的五十年,毛羅修士便宣稱,將彼時尚在想像中的沿非洲海岸的葡萄牙航海與在印度洋(Mare indicum)西邊的中國䑸航海路線結合在一起,便能夠看到一條寬闊的航海路線,可以把兩座大陸連接在一起。一旦他們到達印度洋,他們就會沿著非洲東海岸北上,此後就可以沿著亞洲海岸線向東駛去。他們也有可能與富饒的霍爾木茲、剌桐和爪哇貿易圈發生聯繫。在這個貿易圈中彙集著主要的商業航線,尤其是香料方面的商業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