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的這幅世界地圖被認為是“地緣政治”一詞被創造出來之前的一幅地緣政治地圖。通過對書信資料和途經威尼斯的旅行者的報告的挖掘,毛羅修士記錄了已知世界的主要王國的地理分佈。康斯坦丁諾波利仍舊被認為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這一標誌也推斷出這幅世界地圖的日期是在1453年之前。在1453年,土耳其人佔領了這座城市,並對地中海的商業交通設置了障礙。在毛羅修士看來,中亞仍然受到帖木兒(Tīmūr, 1336-1405)的武力征伐的震動。他是土耳其-蒙古血統的領導者,在1370年和1405年之間建立了帖木兒帝國,阻斷了前往東方的沙漠商隊的路線。在毛羅修士看來,衣索比亞的名字屬於中部和南部的非洲,被分成了多個王國,包括穆斯林和基督教的王國。在它們當中,神秘的“約翰長老的王國”尤為突出。儘管它是一個傳說中的王國,由於從途經威尼斯的衣索比亞的僧侶那裡所獲的的珍貴資訊,它得到詳細的描繪。

在亞洲大陸,契丹和蠻子(Mangi)仍舊被標明是大汗的統治之地,它意味著毛羅修士關於這些遙遠地區的資料並未得到更新。事實上,他的資訊來自於十四世紀的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約1324)和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 約1280-1331)的遊記,但忽必烈(Kublai Khān, 1215-1294)的蒙元帝國在同時時期已經被明朝所滅。事實上,印度和東南亞儘管仍然是通過托勒密的地理資訊而得到描繪,但它們是以尼科洛·達·康提(Niccolò de’ Conti, 約1395-1469)的最新證據為基礎而得以繪製,後者在1416年和1440年期間經過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