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在梵蒂岡宗徒圖書館保存著一幅尺寸巨大的羊皮紙地圖,由三張羊皮聯合而成。通過內容和圖解筆法,這一作品被認作是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的宇宙志知識。這幅地圖是以南為方位進行繪製,在裡海和大西洋諸島嶼之間的地理區域內,離伊比利亞半島不遠的地方,包括了百餘處地名和38處卷軸式說明,儘管它們在長度上有所差別,而且也有一些轉寫的錯誤,但它們從整體上與馬可國立圖書館的這幅世界地圖的內容非常相似。而且這些數量眾多的繪圖也意在複製馬可國立圖書館的的這幅世界地圖的筆法,只是使用了更加纖細的線條,而且從圖解學的角度而言,也要簡化許多。這一航海圖的一個重要元素是距離比例,被繪在羊皮紙最為細窄的一邊;這是一個用意海裡表示的比例尺,它在世界地圖上完全不見,但由於這兩種表現之間幾乎完美的對應,這一比例尺完全適用於後者。梵蒂岡的這幅地圖讓我們意識到,馬可國立圖書館的這幅世界地圖是一個結果,幾乎就是局部地圖的一種整體場景。毛羅修士在他的一些卷軸式說明中對這些局部地圖也有提及。這些文本的差異證明,毛羅修士搜集過這些文本,並按照航海或者宇宙志的習慣把它們用於具體的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