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在這幅世界地圖所記錄和展現的敘述中,海洋同時是夢想和恐懼的場所。一方面,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記載下對於新航線的可能性的熱忱;另一方面,他又表達了對海洋悲劇的意識。兩桅帆槳戰船和中國䑸的船帆揚起的航海場景——後者是通過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約1324)和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 約1280-1331)的講述而為人所知——與危機四伏的海難、漩渦和巨浪等可怕場景並列,而且與之並列的還有卷軸式說明,它們警告要遠離那些消失的島嶼和暗海,那裡有“粘人的水”,阻止航行,也標誌著人類行動的物理的和形而上的界線。對這幅世界地圖的豐富表現的一種近距離觀察,揭露了一幅整體的景象,使大洋航海的悲劇一覽無餘:損毀的船隻、桅杆傾覆的兩桅帆槳戰船,木桶、梯子、甲板和桅杆在海浪中隨波逐流。總之,被暴風雨摧毀的船隊的殘骸被張開血盆大口的大魚吞噬。通過這些暴風雨和海難的表現,這些目擊者可以認識到海洋的災難,想像出海難倖存者焦慮不安,以及船隻在直布羅陀附近以及在印度洋中被吞噬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