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

大約三個世紀的湮沒無聞之後,在十八世紀中葉,毛羅修士(Fra Mauro, 活躍於約1430-約1459/1464之間),也即聖彌額爾修道院的這幅世界地圖的作者的名字在卡瑪律多利修會的史學研究的背景下再次出現。關於誰是這幅世界地圖的真正作者——傳統上,它被認為是馬可·波羅(Marco Polo, 1254-約1324)的一幅地圖的複本——的問題,是由卡瑪律多利修士阿邦迪奧·科利納(Abondio Collina, 1691-1753)先生提出。他是博洛尼亞學院的航海和地理學的教授,也是這座城市的大學的幾何學講師。這一機會是源自科利納對羅盤和它在歐洲和亞洲的航海中的利用的一次研究。這一研究讓他專心於聖彌額爾修道院的這幅世界地圖的卷軸式說明。在威尼斯共和國的官方歷史編纂學家馬可·富斯卡里尼(Marco Foscarini, 約1696-1763)和聖彌額爾修道院的卡瑪律多利修士喬瓦尼·貝內代托·米塔雷利(Giovanni Benedetto Mittarelli, 1707-1777)及安塞爾莫·科斯塔多尼(Anselmo Costadoni, 1714-1785)——他們是其修會的一部文獻歷史《卡瑪律多利編年史》的編者——的幫助下,科利納為毛羅修士這一人物編纂了歷史人物傳記的說明,認為他是這幅世界地圖的“真正作者”。1748年,其研究的成果發表在《羅盤史》的第四章,標題為“卡瑪律多利地球平面球形圖及其真正作者的特別說明”。

科利納的工作為後來的卡瑪律多利修士亞爾伯·卡佩拉里(Alberto Cappellari, 1765-1846),也即未來的教宗額我略十六世(Gregorius XVI),和普拉奇多·祖拉(Placido Zurla, 1769-1834)的專著研究打開了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