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世纪下半叶,蒙古帝国和西方的基督教徒积极促进了一系列的外交往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军事同盟,反对共同的敌人——马穆鲁克。双方的执行者,一方是被教宗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 约1214-1270)派遣到汗八里的方济各修士,另一方则是蒙古的统治者波斯的伊儿汗(Ilkhan)阿鲁浑(Arghun, 约1250-1291)在1284年和1291年之间派去的使节。由于遭到埃及的马穆鲁克的沉重打击,阿鲁浑向法国的菲利普四世(Philippe IV, 1268-1314)、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Edward I, 1239-1307)和教宗和诺理四世(Honorius IV, 1210-1287)派遣了不同的使团。其中一位是聂斯脱里派僧侣拉班·扫马(Rabban Bar Sauma, 约1220-1294)。他在1260年的时候,与未来的波斯主教雅巴·马可(Rabban Marcos, 1245-1317)从汗八里达到波斯。1288年,在两位热那亚翻译的陪同下,拉班·扫马访问了康斯坦丁诺波利、西西里、那不勒斯、罗马(此时,教宗和诺理四世在这里去世)、托斯卡纳、热那亚共和国、法国的众多地方。在法国,他受到法国和英国国王的接待。拉班·扫马在返回罗马之后,受到了教宗尼各老四世(Niccolò IV, 1227-1292)的接待,并于1289年从那里返回到巴格达。尽管这些颇有希望的外交接触,阿鲁浑在1291年的驾崩,以及阿卡的圣约翰最终落入马穆鲁克之手,结束了法国-蒙古的结盟计划。拉班·扫马在一部叙利亚文写的作品中叙述了他的旅行,尤其是从汗八里到波斯的旅程、雅巴·马可主教的事迹以及拉班·扫马在欧洲的经历。这是第一份描述地中海和基督教欧洲的蒙古文献资料,记录了与传教士和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约1324)的游记中的叙述相似的政治、地理意义。蒙古人-基督教徒之间的外交交流有助于解释在毛罗修士(Fra Mauro,活跃于约1430-约1459/1464之间)的世界地图中,有关波斯和中亚蒙古可汗的大量信息得到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