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十九世纪的德国地理学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ofen, 1833-1905)所定义的那样,丝绸之路是陆路、海路和河路的线路总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已知世界和“天下”(即中国影响下的文化、政治空间)之间的商业,通过中亚游牧民族的中介,就沿着这些线路延伸开来。大约八千公里的沙漠商队,通过中东和小亚细亚,把中国和地中海联系在一起。丝绸和其他珍贵的商品一直运输到罗马,随着这些商品一起传入的,还有观念、宗教和知识。

沙漠商队之路沿着两条主要路线延伸开来:一条是北方的线路,是从现如今的西安,沿着甘肃到达喀什(Kashgar),穿越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继续前进至巴格达和地中海;另一条则是南方线路,它穿过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um)一直南下到印度洋,从那里,这些商品经由海路到达波斯湾,并因而再次到达巴格达和地中海。

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近东和地中海之间的早期商业往来就是在真正的波斯之路上展开。首先是亚历山大大帝(Mégas Aléxandros,前356-前323)的占领,但其目的是为了巩固与东方的关系。其帝国中最为边远的城市位于如今的塔吉克斯坦,而且他的一位海军将领尼阿库斯(Néarchos)第一次绘制了从印度的三角洲到波斯湾的航线。此后,希腊人的扩张一直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边界,促进了早期与地中海文明的文化交往。公元97年,东汉帝国一直推进至如今的乌克兰,在此情况之下与在里海东南的帕提亚土地上的罗马军队相遇。就是通过这些接触,丝绸到达罗马。但之后是拜占庭人,他们促进了珍贵的织品贸易,确立了与中国非常巩固的商业关系,并且通过克里米亚和红海,开发了新的沙漠商队,以避开那些波斯敌人所设置的领土障碍。

在1215年和1360年之间,因为蒙古帝国的扩张而获得保障的军事稳定,给予了作为东西方的商业、交流通道的丝绸之路以新的力量。基督教传教士和商人,尤其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那些商人多次穿过这条道路,保证教宗、法国国王和蒙古皇帝,尤其是忽必烈皇帝(Kublai Khān, 1215-1294)和铁穆耳皇帝(Temür Khān, 1265-1307)之间的重要的外交往来。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约1324)是这段历史的主角之一,而威尼斯共和国则被认为是东方之门,是丝绸之路在欧洲的终点。它也是一个可以绘制诸如毛罗修士(Marco Polo, 1254-约1324)这样的世界地图最合适的地方。这幅地图是如此强烈地关注东方和西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