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罗修士(Fra Mauro, 活跃于约1430-约1459/1464之间)的世界地图第一眼看起来就像是表现出一半的地球,或者就地理术语而言,即,一个180度的半球。然而世界的中心并不是与赤道对应,而是与耶路撒冷的纬度对应,它处于赤道以北31度。另外,很明显的是,北方地区延伸至靠近周圈的北极圈,因此这一圆的半径只能计算60度或65度。这也是经过里海的中央子午线和非洲西海岸之间的经度距离。根据这些数据,整幅世界地图因此呈现出一个130130度的球帽,它能够把非洲的最南地区落在赤道以南大约35度,好望角则位于非常接近那里的地方。

由于这幅世界地图的中央子午线与托勒密(Klaúdios Ptolemaîos, 约100-约178)的选择相一致,通过了里海和波斯湾,以及在亚历山德里亚的地理学家看来,已知世界的经度跨度为180度,毛罗修士看起来对经度距离进行了再调整,由此将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约1324)所探险的地区也包含在130度的经度范围,不仅仅是古人的已知世界的空间。如果在中央子午线的东边地区的延伸完全是推测性的,毛罗修士在西边则可以依赖航海大传统。在漫长的中世纪,这一传统已经制作了越来越精确的地中海航海图,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托勒密地球平面球形图的经度的过度发展。

由毛罗修士本人编订的海图,如今藏于梵蒂冈宗徒图书馆,非常完美的叠加在世界地图的西边的中间,同时可以允许对可居住世界的大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除了由于磁偏角的逆时针旋转(海图的典型),地中海的轮廓几乎与地理现实完美对应。因此,在确定地中海经度的42度延伸之后,绘制在海图上最短边缘上的意海里比例尺告诉我们,一个10度的子午线弧大约有690意海里长。比较在同一道弧上的赤道的测量,整个地球的周长为31000意海里(约37000公里),这一数值与诸天之间的距离有关的卷轴式说明中的数据接近,比托勒密所估算的数值要大一些。与托勒密相比,毛罗修士的可居住世界在经度上并未被更多的延伸,而在纬度上则延伸很多,完美地内接于世界地图的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