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罗修士(Fra Mauro, 活跃于约1430-约1459/1464之间)的作品通过对方济各修士保利诺·威尼托(Paolino Veneto, 约1270-1344)的反思,来深化自己的理论根源。后者先后活跃于威尼斯和阿维尼翁(Avignone)教廷,自1324年起,他成为波佐利(Pozzuoli)教区的主教。在一篇题为《世界地图》(De Mapa Mundi)的地理学论文中,保利诺定义了世界地图的功能,视其为可居住地区和民族的绘画表现,结合了“文字”和“图画”。为接近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它认为,为理解人民的历史,需要清楚他们的地理),保利诺修士在基督教末世学的框架中,把一种教育和典范的功能赋予这些世界地图。这一范式为毛罗所遵循,他将其从文本、制图学和口述的文献资料中学到的一切转化为书写和绘画的形式。

就技术的角度而言,尚未核实的是世界地图如何得到具体的编订。毛罗修士通过三条横木,用三块固定在一起的水平木板获得木制支撑,之后,他把四张大羊皮纸贴在前面。随后,根据推测,他画出了规定了世界地图轮廓的圆周,以及指出风向的四条直径,同时采用了一种很普通的仅用两脚规的几何方法。关于这种简单的几何结构,也许仅仅是用一支小尖笔刻在羊皮纸上。之后,毛罗修士利用局部地图(它们中的大部已经遗失)去绘制各地区的地理轮廓。

这些局部地图中的一种就是在毛罗修士的工作室编订成的海图,如今藏在梵蒂冈宗徒图书馆,与世界地图几乎是完美的重合。最小的差异要属于在上面进行绘制的羊皮纸的变形和缩小。一般而言,地图的复制是按照透明临摹的方式完成,也就是把干净的羊皮纸叠加在那张已经绘制好的羊皮纸上。它们两张都被订在支架上,用背光来观察这一要被复制的图案。

在世界地图的四张羊皮纸——在绘制之前就几乎已经粘在一起了——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好之后,可以推测的是,这些局部地图通过复写纸的方法,临摹而成。这一方法是将碳粉撒在要被复制的地图的背面,同时用一支小尖笔描出其轮廓,以便在羊皮纸下面留下痕迹。在描摹好海岸的轮廓之后,这位制图学家开始凭目测绘制出河流、山脉、道路、城市、庙宇以及其他的细节,接下来的一步,则是标注上地名和卷轴式说明,完成工作。地中海和北欧的大量信息意味着,至少在这些地区,地图的绘制和地名同时得到编订。而在这些地区之外,许多地名尚为初稿;只是在之后,抄写者用黑色、蓝色或红色墨水把它们变成为漂亮的复本。多光谱分析强调了只有极少的而且不太重要的修改干预,不管是从认知的角度,还是从美学的层面。它可以推断,这幅世界地图复制了一个已经固定了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