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个世纪的湮没无闻之后,在十八世纪中叶,毛罗修士(Fra Mauro, 活跃于约1430-约1459/1464之间),也即圣弥额尔修道院的这幅世界地图的作者的名字在卡马尔多利修会的史学研究的背景下再次出现。关于谁是这幅世界地图的真正作者——传统上,它被认为是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约1324)的一幅地图的复本——的问题,是由卡马尔多利修士阿邦迪奥·科利纳(Abondio Collina, 1691-1753)先生提出。他是博洛尼亚学院的航海和地理学的教授,也是这座城市的大学的几何学讲师。这一机会是源自科利纳对罗盘和它在欧洲和亚洲的航海中的利用的一次研究。这一研究让他专心于圣弥额尔修道院的这幅世界地图的卷轴式说明。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官方历史编纂学家马可·富斯卡里尼(Marco Foscarini, 约1696-1763)和圣弥额尔修道院的卡马尔多利修士乔瓦尼·贝内代托·米塔雷利(Giovanni Benedetto Mittarelli, 1707-1777)及安塞尔莫·科斯塔多尼(Anselmo Costadoni, 1714-1785)——他们是其修会的一部文献历史《卡马尔多利编年史》的编者——的帮助下,科利纳为毛罗修士这一人物编纂了历史人物传记的说明,认为他是这幅世界地图的“真正作者”。1748年,其研究的成果发表在《罗盘史》的第四章,标题为“卡马尔多利地球平面球形图及其真正作者的特别说明”。
科利纳的工作为后来的卡马尔多利修士亚尔伯·卡佩拉里(Alberto Cappellari, 1765-1846),也即未来的教宗额我略十六世(Gregorius XVI),和普拉奇多·祖拉(Placido Zurla, 1769-1834)的专著研究打开了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