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世界

托勒密(Klaúdios Ptolemaîos, 约100-约178)所使用的第二种投影制图法则是去复原与地球的形象更加接近的已知世界的形象,并给予了第一种投影制图法所缺少的表面球状。如果第一种制图法充分满足了地理坐标测量性,那么第二种制图法则令观图者感到非常愉悦。为获得所期待的结果,托勒密想从一个准确落在已知世界的中心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球状体,并不仅仅是在经度的宽度上,正如在第一个方法那里所见到的那样,而且也在纬度的宽度上。因此,这一视角从与经过罗德岛的天顶纬线被移至经过塞伊尼(Syene),也就是如今的阿斯旺(Assuan)的天顶纬线。这座城市正好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30分。

之后,托勒密设想了一个与中央子午线和经过塞伊尼的纬线相交的点相切的表现平面,并把地理坐标进行调移。这些条件确立之后,与这一表现平面相切且与中央子午线垂直的最大圈,也即黄道,看起来像是一条水平直线。事实上,这样的一个圈是落在经过观察者视线的一个平面。由于同样的视觉原因,中央子午线看起来像是一条垂直线。由于应该要保证距离的测量,托勒密对水平直线按照每5度划分成同样的间距,这些间距分别在中央子午线的左右边确定了地图经度的宽度。通过这些相同的间距,托勒密因而在中心轴上标出主要纬线圈的纬度:赤道、所谓的对向麦艾罗(anti-Meroë)对称的纬线以及与图勒岛平行的纬线。从赤道与离中心轴90度的黄道相交的时刻,其在平面上的表现将是一个与其末端的水平线相交的圆弧。其他的圆周则是以第一道弧为同心圆的弧线,它们的宽度由5度间距的测量来决定,以纬度为基础而变化。这些平行弧线的曲点中心,在绘制出赤道半弧的弦以及与弦的中心相切的直线后,落在中心轴上。在把平行弧的末端与两条分别表示0度子午线和180度子午线的曲线连接起来之后,就获得了一个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可居住世界的地图被表现出来,而且在此情况下,这幅已知世界的地图也像是一个从球体移至平面表面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