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在这幅世界地图所记录和展现的叙述中,海洋同时是梦想和恐惧的场所。一方面,毛罗修士(Fra Mauro, 活跃于约1430-约1459/1464之间)记载下对于新航线的可能性的热忱;另一方面,他又表达了对海洋悲剧的意识。两桅帆桨战船和中国䑸的船帆扬起的航海场景——后者是通过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约1324)和鄂多立克(Odorico da Pordenone, 约1280-1331)的讲述而为人所知——与危机四伏的海难、漩涡和巨浪等可怕场景并列,而且与之并列的还有卷轴式说明,它们警告要远离那些消失的岛屿和暗海,那里有“粘人的水”,阻止航行,也标志着人类行动的物理的和形而上的界线。对这幅世界地图的丰富表现的一种近距离观察,揭露了一幅整体的景象,使大洋航海的悲剧一览无余:损毁的船只、桅杆倾覆的两桅帆桨战船,木桶、梯子、甲板和桅杆在海浪中随波逐流。总之,被暴风雨摧毁的船队的残骸被张开血盆大口的大鱼吞噬。通过这些暴风雨和海难的表现,这些目击者可以认识到海洋的灾难,想象出海难幸存者焦虑不安,以及船只在直布罗陀附近以及在印度洋中被吞噬的情景。